当前位置:首页 > 香梅网 > 正文

陶行知的故事,陶行知的故事读后感

摘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陶行知的故事,以及陶行知的故事读后感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陶行知的小故事 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陶行知的故事,以及陶行知的故事读后感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陶行知的小故事

1、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2、教育就像喂鸡一样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

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3、一首歪诗的风波

育才学校音乐组的壁报《小喇叭》又一期出刊了。壁报前人头攒动,越涌越多。一定有一两篇有水平的创作发表了,同学们边看报,边议论,外围的人向里挤,里面的人不愿让,有人建议:"读一下,读一下吧!"

只听得一个油腔滑调的声音开始朗诵了:"人生在世有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学习几何苦恼多,不如学习咪嗦哆!"歪诗不胫而走,传遍了全校,引起了争论,多种评价,褒贬不一。陶校长知道了此事,也观看了小诗。

次日,陶校长邀请小作者促膝谈心,和作者研究人生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从吃饭、穿衣谈到音阶频率的振动,直到国家大事,哪一件都少不了数学,离不开数学。因此,人人要学数学,数学对人们就象人们离不开空气、水分、阳光、营养品一样的重要。

小作者听到陶校长的谆谆诱导,连连点头说:"校长,我这下真的明白了你为什么要我们同学把学好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方法论这四门功课作为开启文化宝库的'四把钥匙'的道理。我检讨……"

陶校长马上接过话头说:"现在我们是民主讨论,不是榫会,你能认识问题,提高思想,就是进步。"小作者连连点头说:"我们音乐组不少同学都有这种思想,让我去说服他们!"

陶校长眯着双眼放心地说了一句:"好啦!我们今天的民主探讨到此结束。"

4、拆表的故事

有一次,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说她的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她非常生气,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陶行知听了,连连摇头说:“哎呀,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接着,他又亲自到朋友家里,把那个小孩请出来,带他到修表店去看师傅修表。他们站在修表师傅身边,看着他把表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着他一个个装起来,再给机器加上油。

用了一个多小时,花了一元六角钱修理费。陶行知深有感触地说:“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功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赶走和打跑。”

5、人才、大才和天才

育才学校招收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战灾流浪儿童,他们虽然离开了故乡、失去了爹娘,但是他们都是一群天真活泼、富有聪明才智的孩子,他们都各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有的爱演戏、有的善唱歌、有的喜爱科研、有的乐于写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剥夺了这些孩子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陶行知把他们招收进育才学校后,在"因材施教"和"爱"的教育下,经过了一二年的学习和训练,他们的才华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音乐组的孩子非但善弹奏、能演唱、会作曲,还能经常为老百姓表演或到大剧院去举行音乐会;戏剧组、舞蹈组的孩子,非但能演戏、跳舞,而且还能自编、自导、自演,用精彩的戏剧与舞蹈反映出抗日的形势;绘画组的孩子们竟能在重庆城市里举办儿童抗敌画展,多么了不起呀!

周恩来同志称赞这些孩子们说:"一代胜似一代。"冯玉祥将军为这些孩子的成长鼓掌。但是,也有那么一些因循守旧、自己不愿进行教育改革的"学者"们,却在那里阴阳怪气地非议陶行知,说什么:"陶行知丢掉了普及教育来搞天才教育了。"

陶行知并没有因为这些非议而动摇了他"为今天培育抗日的人才,为明天培育建国的人才"的决心。他一心为国育才,因此他理直气壮地对这些"非议者"给予了答复,他说:“我不是办天才教育,我办的是人才教育。按照每个学生的特长才能、爱好,对他们提出一定的要求,加以定向培养,进行因材施教。

这些‘人'才在正确指导下经过‘一'番努力,就转化成‘大才'(‘人'字上加一横就成‘大'字)。对‘大才'再进行深入的诱导,学生们自己再出‘一'身力,流‘一'身汗,‘一'定时间之后,‘大才'也就成为'天才'了(‘大'字上加一横就成'天'字)。真正的天才是师生经过共同的教学实践活动,不间断的乐教乐学而培养出来的。若能为国家、为人民培养几个‘天才'又有什么不好呢?"

看!陶行知回答得多么好呀!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我们得到启发,天才决不是天生而成的,除了白痴以外,每一个孩子只要培养、引导得当,社会关心、环境适宜,再加上他自己的不断努力,都可以成为天才。陶行知对于培养天才的解释多么有道理呀!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

陶行知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供大家分享。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一         烧扑克牌

陶行知教育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希望自己的学生除了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还要多学本领,追求真理,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在育才学校,学生们每天上午上文化课:语文、外语、数学、哲学。下午上专业课:文学、音乐、戏剧等,还要进行劳动、军事训练和社会调查,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有一段时间,有的学生厌烦了这样紧张的生活,在自习时间偷偷地打扑克。老师发现了,上前劝阻,他们还说这是‚有劳有逸‛。一天晚上,陶行知走过男生宿舍,顺便进去看看,正赶上有七八个男生在打扑克,玩得很带劲。陶行知没作声,站在旁边看着。一个同学突然发现了陶校长,急忙推旁边的同学,几个人慌忙放下扑克,羞愧地站起来,低着头等着挨批评。陶校长一句话也没说,沉默了一会儿就转身走了。

第二天,陶校长在全校会上讲述了抗日战争形势后问:‚抗日需要人才,将来建国需要人才,你们难道可以浪费自己的时间吗?你们有多少本领要学啊!我要你们自觉地把扑克牌交出来,像烧鸦片烟一样地把它烧掉!要知道,时光是最可宝贵的。‛孩子们低着头,把一副副扑克牌放在台上,堆成一垛。陶校长用火柴点燃了牌,又温和地对孩子们说:‚有人说‘有劳有逸’,‘逸’就只能玩扑克?你们可以练琴、写诗、作画,也可以打球、下棋……只有多学一点本领,将来才能建设国家。时光可贵,一去不回啊!‛从此,学生们都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了。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二

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三

培育革命的后代

陶行知先生办的育才学校,招收了许多失去父母的孤儿,他以慈母般的胸怀,热情的关心爱护着孩子们。与此同时,对于革命的后代,他也是义不容辞地收留下来,加以保护并给以精心的培育。有一位越南革命者的女儿,名叫慕罗,圆圆的脸盘,一双机灵的眼睛,一副天生清亮的嗓子。陶先生把她分到

音乐组,对她说:‚你就学音乐吧!‛慕罗在音乐组接受革命思想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当她的祖国吹响了解放斗争的号角时,她对陶校长说:‚祖国需要我回去战斗!‛陶先生说:‚你回去吧,用你的声音,为祖国的解放歌唱。你到育才学校,为的就是这一天!‛朝鲜革命者的几个孩子,因父母抗击日本侵略者,战斗在中国的土地上,他们也被长辈送到了育才学校。陶校长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你们学社会科学吧,这是你们祖国最需要的。‛1943年,失踪的著名新闻记者萨空了,突然在北碚出现,他被剃光了头,在犯人的行列里,被人押解着做苦役。原来萨空了先生从广西被秘密押解到重庆集中营来了。陶行知闻讯心急如焚,连忙告诉沈钧儒,通过救国会,向国民政府交涉,这样,起码可以使特务机关不敢轻易动手秘密杀人。救国会的朋友通过多方面的关系,打听到萨先生被关押在五云山顶戒备森严的‚教导团‛里,而且13岁的小女儿苦荼也住在集中营。陶行知先生非常痛心,正在成长的幼苗,怎么可以失去人间最宝贵的自由呢?他托人萨空了捎话:‚把孩子交给我吧!‛经过一番周折,陶先生终于把小苦荼接到了育才学校,见她头上长满了虱子,身上长满了疥疮,不由难过得掉下了眼泪。陶先生急忙叫校医帮她治疗,还为她洗了个澡,换了一身干干净净的衣服。从小苦荼的诉说中,陶先生知道她还有个姐姐苦茶也失散了,便设法打听苦茶的下落。不久,萨空了也多方托人终于找回了失散的大女儿苦茶,也把她送进了育才学校。陶先生让苦荼学习她最喜欢的音乐,让姐姐苦茶进社会组学习。还有一个孩子李远芃,是革命烈士李硕勋的儿子,周恩来邓颖超等考虑到既要保护烈士遗孤的安全,又要教育培养他们成人,能承担如此重任的,只有陶先生办的育才学校。所以,毅然决定把12岁的远芃送到育才交给陶行知先生。陶先生找李远芃谈了话,了解一些情况,就启发他专攻社会科学,以继承父亲的遗志。李远芃分到社会组后,很快对社会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和班级的同学谈论形势,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育才期间,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来接李远芃去和母亲赵君陶团聚。赵君陶是当时战时儿童保育院院长,为了抢救成百上千的战灾儿童,工作非常繁忙,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儿子一起。李远芃虽然很想念妈妈,但为了不影响妈妈的工作,他很懂事地安心在育才学校学习,接受教育。直到党做出安排,他才告别陶校长,离开育才到了延安。李远芃就是后来曾担任共和国总淼睦钆簟?/SPAN1984年他曾写下一段怀念恩师陶行知的话:‚陶行知先生是我的老师,虽然我受他直接教诲的时间甚为短暂,但他的为人、思想、作风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之深,确给我当时少年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非浅。‛

陶行知的经典教育故事四

一首歪诗的风波

育才学校音乐组的壁报《小喇叭》又一期出刊了。壁报前人头攒动,越涌越多。一定有一两篇有水平的创作发表了,同学们边看报,边议论,外围的人向里挤,里面的人不愿让,有人建议:

陶校长知道了此事,也观看了小诗。次日,陶校长邀请小作者促膝谈心,和作者研究人生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从吃饭、穿衣谈到音阶频率的振动,直到国家大事,哪一件都少不了数学,离不开数学。因此,人人要学数学,数学对人们就象人们离不开空气、水分、阳光、营养品一样的重要。小作者听到陶校长的谆谆诱导,连连点头说:

陶校长眯着双眼放心地说了一句:

有一天,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先生。陶先生热情地让她坐下,又倒了一杯茶给她,问道:“怎么不带儿子一起来玩?”

这位夫人有点气乎乎地说:“别提了,一提就叫我生气。今天我把他结结实实打了一顿。

陶先生惊异地问:“这是为什么?你儿子很聪明,蛮可爱的哩!”

朋友的夫人取出一个纸包,里面被拆得乱七八糟的一块手表。这表成色还很新,镀金的表壳打开了,玻璃破碎,连秒针也掉了下来。她生气地说:“陶先生,这表是才买的,竟被我儿子拆成这样,您说可气不可气!他才七八岁,就敢拆表,将来大了恐怕连房子都敢拆呢!所以我打了他一顿。”

陶先生听了笑笑说:“坏了,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夫人有点愕然:“为什么呢?难道我这样做不对吗?”

陶先生摇摇头。

夫人又接着问:“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说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陶先生把拆坏的表拿过来,对夫人说:“走,我们上你家去,见见这个小„爱迪生‟。”

到了朋友家里,陶先生见到那个孩子正蹲在院子的大树下,聚精会神地看蚂蚁搬家。夫人一见又来了气,正要骂他,陶先生立即劝住了。

陶先生把孩子搀起来,搂在怀里,笑嘻嘻地问:“你为什么要把妈妈的新表拆开来呢?能告诉我吗?”

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妈妈一眼,低声说:“我听见表里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想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响。我错了,不该把手表拆坏,惹妈妈生气。”

陶先生说:“想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响,这没有错。但你要跟大人说一声,不能自作主张。来,你跟我一起到钟表店去好吗?”

孩子又望望妈妈,说:“去店里干什么?”

陶先生说:“去看师傅修表啊,看他怎么拆,又怎么修,怎么装配,你不喜欢吗?”

孩子高兴得跳起来:“我去!我去!”

陶先生拿着那只坏表,带着孩子一起到了一家钟表店。修表师傅看了看坏表,说要一元六角修理费。

陶先生说:“价钱依你,但我带着孩子看你修,让他长长知识。” 师傅同意了。

陶行知和孩子站在旁边,满怀兴趣地看师傅修表。看他怎样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他加油后,把一个个零件装配起来。从头到尾,整整看了一个多小时。全部装好后,师傅上了发条,表重新发出清晰的嘀嗒声。孩子高兴地欢叫起来:“响了,响了,表修好了!”

陶先生临走又花一元钱买了一只旧钟,送给孩子带回去拆装。孩子连声说:“谢谢伯伯!谢谢伯伯!伯伯真好!”

陶先生把孩子送到家后,孩子立即跳呀蹦的跟妈妈说:“妈妈,伯伯买了一只钟,让我学习拆装呢!”

那位朋友的夫人不解地问:“还让他拆啊?”

陶行知笑笑说:“你不是问我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吗?我的办法说是,把孩子和表一起送到钟表铺,请钟表师傅修理。这样修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速成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的孩子好奇心就可得到满足,或者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咧。”

陶先生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孩子拆表是因为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就是一种求知欲,原是有出息的表现。你打了他,不是把他的求知欲打掉了吗?与其不分青皂地打一顿,不如引导他去把事情做好,培养他的兴趣。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就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应该学习爱迪生的母亲,那么理解、宽容孩子,那么善于鼓励孩子去动手动脑,这样,更多的„爱迪生‟们就不会被打跑、赶走了。”

夫人听了恍然大悟,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诚恳地说:“陶先生,您说得对,太谢谢您了,我今后一定照您的办法去做。”

猜你喜欢:

精选陶行知教育故事

大家知道陶行知老先生吗?他是我国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爱国者。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陶行知教育故事一请木匠当老师

山海工学团刚成立的时候,农民的孩子有了读书的地方,烧香拜佛的红庙成了教室,可是没有孩子们用的桌椅。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带来自己的凳子,有大有小,高低不一。一星期以后,学校请来了木匠师傅,他闷着头做凳子,一天能做好几个。陶行知走过来,看见木匠师傅满身是汗,就递给他一杯水,说:‚我们不是请你来做凳子的。‛木匠疑惑地望着陶行知:‚那叫我来做什么?‛

‚我们是请你来做‘先生’的。‛

‚我可不识字。‛木匠慌了。

陶行知笑着说:‚我是请你来指导学生做木工的。你如果教会一个人,就可得一份工钱。如果一个也没教会,那么就算你把凳子全做好了,还是一文工钱也得不到。‛木匠显出为难的样子。陶行知亲切地说:‚不要紧,你不识字我们教你。我们不会做木工,拜你为先生。我第一个向你学。‛说着,陶行知拿起一把锯,对准木板上划好的线就‚吭哧‛‚吭哧‛地锯起来。

第二天,广场上摆着木匠工具,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学做凳子。有个小朋友嘟囔着:‚我们是来读书的,不是来做木匠的。‛一个大人看见孩子拿起工具,不小心就很容易弄破手,也皱起眉直摇头。这时,陶行知笑着说:‚我有一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你们看写得如何?‛小朋友都拍手说好,那个大人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从此,每天孩子们都学做凳子,他们也当‚小先生‛,教木匠师傅认字。

3 个月后的一天,教室里的50 个孩子,都坐着自己做的凳子。讲台上还有孩子们自己制作的杠杆、滑车等玩具和仪器。家长们挤在窗口、门外,信服地点头叫好。陶行知在讲台前,念起了一首刚写好的诗:‚他是木匠,我是先生。先生学木匠,木匠学先生,哼哼哼,我哼成了先生木匠,哼哼哼,他哼成了木匠先生。‛孩子们看看坐在他们身边一起听课的木匠,大家都笑了。

陶行知教育故事二活的生物课

晓庄一带草丛里蛇很多,经常有人被咬伤,不仅农民怕蛇,师生们也怕蛇,迷信的人还说是‚蛇娘娘‛作怪,碰不得的呢。

晓庄学校的生物指导员姚文采找到陶行知:‚我想要进行一次蛇的教学做,让大家会辨别有毒无毒的蛇,懂得预防和救治的方法,打破恐惧和迷信的心理,你看怎样?‛

陶先生很赞同:‚好的。我想,师范生将来出去都要到乡村办学,乡村蛇多,怕蛇是不行的。我们不仅要交给师范生蛇的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会捉蛇的本领。文采,你试试看吧!‛

姚文采专程到夫子庙请了两位‚蛇花子‛来给大家上课。‚蛇花子‛把师生带到山里,只见他们仔细地观察草丛,一发现动静,飞快地扑上去用手按住‚七寸‛,然后一手抓住蛇尾,拎起来用力摔几下,没有几分钟,刚才还吐着血红舌头、狰狞可怕的蛇就散了架,成了软绵绵的一根绳子。反复几次以后,胆大的学生开始跟着学捉蛇,石俊同学学得很快,一个人就抓了几条蛇。原来,只要击中要害,蛇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大家把捉的蛇带回学校,‚蛇花子‛又接着讲了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讲了常见蛇的种类,什么青竹蛇、火赤链、眼镜蛇、蟒蛇、水蛇等,还讲了被毒蛇咬伤后怎样自救和急救,用哪些药来防治等。

许多人听得很有兴趣,提出不少问题:

‚蛇没有脚,为什么跑得那么快?‛

‚蛇没有耳朵,怎么听得见声音?‛

‚蛇怎么能吞得下大老鼠呢?‛

‚蛇怎么生小蛇呢?‛

……

‚蛇花子‛抱歉地说:‚这些我们就说不清楚了,还是请教你们的先生吧。‛

姚文采忙叫大家安静下来:‚刚才提的问题都很好,以后我们一起来研究解决。关于‘蛇’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以后,他们又上山捉了好几十条蛇,并分别放在笼子里,写上名称、特点、有没有毒和被蛇咬伤后的防治方法,还举办了‚蛇展览‛,供大家参观。

来看‚蛇展‛的农民很多,他们问:蛇是不是神怪?有没有‘白蛇娘娘’?看见两头蛇会不会倒霉?师范生都做了回答。石俊同学还把蛇围在脖子上,缠在腰里戏耍,解除人们对蛇的恐惧心理,既破除了迷信,又普及了科学知识。

……

晓庄的生物课教学真是既丰富又有趣。陶先生说:‚这才是真正的活的生物课!‛

陶行知教育故事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陶行知先生经常用柏拉图(公元前427—347)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名言勉励学生,并处处为学生作表率。

有一次,有学生给他的诗歌、文章提出修改意见,他听了特别的高兴。其中,有位小学生把他的诗句‚大孩自动教小孩‛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把‚读了书,不教人,甚么人?不是人‛中的最后一句改为‚木头人‛,他知道了不仅不生气,还给与肯定,说:‚这也证明小孩子有创造力‛。陶先生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向他人表明:真理才是唯一可追求的,在老师与真理之间,首先要尊重的应该是后者。

陶行知教育故事四小孩自动教小孩

晓庄师范学校被封闭后,几所乡村小学与幼儿园也被关闭,许多农村孩子又失学了。 1932年8月,晓庄的孩子们听说陶行知要在上海办一所让贫困孩子学习的乡村工学团,他们高兴极了,就一起给陶行知写信,希望能来‚工学团‛学习。

陶行知很快回了信:‚你们来了,但你们的同学怎么办?晓庄有成千的孩子怎么办?为了你们都可以上学,我教你们个办法,那就是自己干,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边教边学,这样不是一所很好的学校吗?‛同时,陶行知还写信请当地的农民陈金禄、董云龙等来帮助小朋友自己办学。

就这样,孩子们开始自己办学了。他们推选了胡同炳、陈云金、陈仪珍等10位同学担任小先生,农民们也推选了陈金禄等10位老农帮助管理学校。1932年9月4日,以孩子们当老师,古庙当教室,农民当‚校董‛的一所学校诞生了。开学那天,就来了80多个学生。

陶行知听到这个消息,很是高兴,马上派人到晓庄来看望孩子们。当他得知学校办得井井有条,很受孩子们和农民的欢迎,兴奋极了,马上提笔写信鼓励他们:‚你们不要小看自己做的事,你们这个学校是教育史上的一个了不起的大创举。‛还特地写了一首诗:

一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

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

陶行知还亲自为学校取了个名字,叫做‚儿童自动学校‛,还写了两幅字,一幅是《手脑相长歌》,一幅是《自立歌》。

收到陶先生的来信,孩子们高兴地抢着传看。有个孩子提出:‚大孩自动教小孩,难道小孩不能教大孩吗?‛后来陶行知知道后,他在发表这首诗时把‚大孩自动教小孩‛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了。

‚儿童自动学校‛ 办起来后,学生不断增多,学校规模也大了,陶行知就把10位小老师编成两组,轮流到上海的‚工学团‛学习深造,农民们说‚陶先生还叫种田娃‘留洋’呢!‛

在学校2周年校庆时,陶先生还派人给送来了2000多册儿童读物和一台收音机,并专门请人到晓庄来放电影,3周年校庆时,陶行知还特地写来了祝词:

紫金山为笔,

青天为纸,

乌云为墨,

动手来写字:

‚立大志,求大智,做大事。‛

猜你喜欢:

1.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有什么

2. 成功教育的故事

3. 成功教育家的故事

4. 教育孩子的小短文故事

5. 名人励志学习的小故事

6.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体会3篇

陶行知的故事(100字左右)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陶行知应邀到某大学演讲。他走进教室,就把一只大公鸡往讲台上一放,抓起一把米让它啄食。可是,公鸡惊惶不肯啄食。陶先生见它不吃,就强按鸡头“请”它,可公鸡拼命往后退,仍然不肯吃。陶先生干脆掰开公鸡的嘴使劲往里塞米,公鸡拼命挣扎,死也不肯吃。之后,陶先生松开手,后退数步。公鸡稍稍平静,徘徊一阵后,慢慢靠近米粒,继而悠悠地啄起米来。

陶先生以生动的事例启迪着我们,想想我们当今的教育,“强按鸡头”的傻事还比比皆是:为了分数孩子们成了作业的傀儡,每天只知道有口无心的背背、抄抄、算算机械性的操作;为了分数课堂上教师们滔滔不绝地讲,置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不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的新课程理念早已抛之脑后;为了子女成龙成凤,家长们送孩子四处奔走学艺(上兴趣班)久而久之怨恨、厌学充斥着他们,最终连原有的兴趣也被扼杀了……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陶行知强按鸡头不吃米的故事告诉我们,凭着主观想象去强迫孩子做某些事,实在是行不通的,是很难激起孩子学习兴趣的,相反多给孩子一些宽松和自由的天地,多讲究点艺术,也许会是另一番情境。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希望我们能把陶行知先生"强按鸡头不吃米"的故事牢记心中,工作时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从而让我们的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关于陶行知的故事和陶行知的故事读后感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